一把剪刀剪出万千世界 剪出美好新生活发表时间:2022-03-18 11:13 ![]() ![]() 初识杨群金,是在肇庆参加魅力中国城竞演时,我还在总编室负责台有关宣传,当时她是带着作品来找我的。 杨群金,这位1987年11月出生于竹乡广宁排沙镇枫树坪村的她,自幼在叔婆伍火娇的影响下,喜欢上剪纸,并在剪纸上有很高的造诣,精通平剪、立体剪、阴阳剪等技法,技艺纯熟。 在她的巧手下,一把剪刀,一张纸,一片嫩绿的茶叶,三两分钟即变成一株兰花,花朵之上还有一只活灵活现的蝴蝶;一张简单的红纸,用普通剪刀轻裁后,变成了两只调皮的猴子。就是这样用剪刀剪出了万千世界,剪出美好新生活。2018年,“广宁剪纸”被列入“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,杨群金,为该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。现任佛山市文化馆职员,佛山市顺德区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,工艺美术师。 一把剪刀剪出新生活。广宁民间剪纸的种类丰富多彩,它就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叶小舟,负载和积淀着当地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化信息。 杨群金告诉记者广宁剪纸有着几百年的历史,她出生的枫树坪村建村以来就已经流行,经过代代相传,传到了我堂叔婆,剪纸了得,一整套婚嫁剪纸都是她一个人完成,剪纸技艺为人称道,在当地非常有名气。6岁时经常看到叔婆剪纸,自己也拿剪刀来学习。叔婆见我手巧,有模有样,有灵气,就开始教。一直学到中学毕业,之后在半工读的同时,也没有丢弃剪纸。现在剪一个简单的人物,只用几分钟,就可以剪出来。 杨群金介绍说,广宁剪纸艺术在当地民俗中的文化形态分为生活习俗剪纸、节日剪纸、婚庆剪纸、丧俗剪纸等类型。传统的广宁剪纸主要以婚嫁、过年、法事等民俗类主题为题材,如剪窗花、竹萝花、鸡蛋花、坛塔花等,用来表达美好寓意、渲染气氛的一种民间传统,广宁剪纸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到榄纹,“榄”用广宁话说有“拥抱”之意。 民间剪纸艺术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。吉祥图案不仅反映了民间信仰,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 2019年杨群金创作的尺寸:80✘80作品的剪纸《有象》。作品从对于尤钵罗花有种执念,意愚坚信,世间有尤钵罗花。而“无人见过”它必是圣物,她用眼睛为花心,表达圣洁在人心,心灵的窗户会带人们到达理想彼岸。作品在第六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上,荣获“工美金匠奖”金奖。 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,杨群金的剪纸风格有了质的飞跃。她说高中毕业后,到佛山学习当地的剪纸技艺,佛山剪纸以铺满画面为主,工具也比较多,而广宁剪纸,一把剪刀就可以完成。 为了创作出好作品,杨群金到广宁县竹海大观景区,拜紫竹观高世桃道长为师,学习一整套道家剪纸和法会剪纸,将剪纸赋予深刻内涵。经过融通佛山剪纸和道家、立体及阴阳剪纸后,她的剪纸风格更加大胆,题材从传统剪纸中抽离,融入生活场景和个人思想。比如杨群金用树叶叶片转化为剪纸艺术品,她根据叶片的形状、柔韧性、叶脉纹路,采用广宁蜜蜡和清漆调配涂抹叶片进行保存。 在剪纸技艺上,杨群金除掌握的传统平剪、立体剪、镂空剪,还自学阴阳剪。创作的《菩提叶剪纸装饰灯》获得广东省剪纸艺术作品展银奖,作品采用菩提叶为载体,剪出在悬崖峭壁上生长的9片花瓣的尤钵罗花,表达阴阳无边,自然觉性,同时以眼睛为花心,表达圣洁在人心,心向往圣洁、神圣。用阴阳剪技法创作的《梅》、《兰》、《竹》、《菊》作品,在广东省版权局登记了版权。 2017年3月1日。剪纸《四季岭南》在2017年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“广轻工美杯”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评比中,荣获银奖。在魅力中国城竞演中,肇庆准备了礼盒“肇庆·行”,礼盒图案创作者就是杨群金。这样一幅展现肇庆独特景色的作品,仅花了两个多小时。“这个任务非常急,要求当天就完成。上午10点多接到任务时杨群金正在医院产检,下午2点多才开始构思、起剪。那天电闪雷鸣又下起了暴雨,家里停电了,杨群金是点着蜡烛完成的。一剪完,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马上拿去扫描处理,总算圆满完成设计任务。 在众多创作的获奖作品中,杨群金最满意的作品《我是小明星》,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的场景。有一次,表姐的儿子嚷着要去看肇庆七星岩看小黄鸭,杨群金觉得这个场景很有意思,就剪了出来。表姐为此赋打油诗一首:我本丑小鸭,牛皮忽吹大,一夜成明星,惹来众人狂。这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获得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。 为了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,杨群金创作的剪纸作品《逆行者》,讲述广大医护工作者,道别家人孩子奔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场,运用“岁寒三友”松竹梅辅助构图,寓意勇敢坚强的医务人员众志成城,夺取抗疫胜利。作品上方祥云纹,寓意祥瑞之云气,表达了吉祥、喜庆、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。 作为非遗传承人,杨群金告诉记者一路走来,剪纸没有带给她经济收入,仅凭情怀走到现在,但会一直坚持下去。如今在佛山市文化馆工作她,工作之余,她撰写论文《广东广宁民间剪纸的艺术价值》一文,有空时到有需要的地方开班授课,开展更多非遗文化传承活动,将剪纸艺术带入学校、社区、乡村,让更多的人在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。 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李天文 稿件来自《岭南文旅》 ![]() ![]() ![]() |